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沧州 [切换]
    沧州KTV招聘网 > 沧州热点资讯 > 沧州名言/句子 >  追源溯流是王国维撰述词话的基本方式之一此则王国维言词风承传从

    追源溯流是王国维撰述词话的基本方式之一此则王国维言词风承传从

    时间:2022-10-24 12:16:01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289次   【】【】【网站投稿
    追源溯流是王国维撰述词话的基本方式之一。此则王国维言词风承传,从刘熙载对秦观师法梅尧臣的分析中受到启发,进而具体分析欧阳修对冯延巳的师法特色。这意味着刘熙载论词方式对王国维的直接影响。作为王国维词论的重要渊源之一,刘熙载的地位值得充分重视。秦观仕途坎坷而性格颇为软弱,其词也因此多写悲情,尤其擅长写暮春的无奈与凄凉之意。王国维曾用“凄厉”来形容秦观词的情感特征。刘熙载以梅尧臣的《苏幕遮》为例,特别提

    追源溯流是王国维撰述词话的基本方式之一。此则王国维言词风承传,从刘熙载对秦观师法梅尧臣的分析中受到启发,进而具体分析欧阳修对冯延巳的师法特色。这意味着刘熙载论词方式对王国维的直接影响。作为王国维词论的重要渊源之一,刘熙载的地位值得充分重视。

    秦观仕途坎坷而性格颇为软弱,其词也因此多写悲情,尤其擅长写暮春的无奈与凄凉之意。王国维曾用“凄厉”来形容秦观词的情感特征。刘熙载以梅尧臣的《苏幕遮》为例,特别提到“落尽梨花”几句,正是因为这几句写暮春景象,突出了翠色渐老、梨花落尽的季节感,并将这种景象笼罩在斜阳洒照之下,悲凉无奈之意就更显强烈。而秦观的词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与此神韵相似。刘熙载看出这一点,堪称慧眼。

    王国维由刘熙载此论而转论欧阳修师法冯延巳的问题,不仅是对刘熙载论词方式的一种推扬,而且是对欧阳修与冯延巳情感相似性的一种确证。其实此前的刘熙载已经在《艺概·词曲概》中认为欧阳修是深得冯延巳的“深”的,也就是对自然、人生的看法比较深邃之意。冯延巳的这首《玉楼春》从一般人的伤春情绪中转出,认为自然季节更替乃是普遍规律,既然盼得春来,自然要送得春去,世人对这一“来”一“去”,应该坦然对待才是。冯延巳自然平和的心境对于欧阳修产生了影响,欧阳修的《采桑子》组词写晚年退居颍州心境,也是如此。如“群芳过后西湖好”,就体现了不同寻常的暮春心态。不过,王国维说欧阳修一生“专学”此种,似乎也言之过甚了。

    二三

    人知和靖《点绛唇》]、舜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 和靖:即林逋(968—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全宋词》存其词三首。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愁,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 《苏幕遮》:此指梅尧臣之词“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 《少年游》:此指欧阳修之词“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 “细雨”句:出自南唐词人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人们都知道林逋的《点绛唇》、梅尧臣的《苏幕遮》与欧阳修的《少年游》三首词是咏写春草的杰作。但不知道,在此之前冯延巳的“细雨湿流光”五个字,已经把春草的精神气韵都写得淋漓尽致了。

    【评析】

    此则在手稿中原居第五十四则。除了林逋是首次出现之外,此则其余词人都在此前数则被陆续评说过,但仍以冯延巳为理论归结点。手稿的修订颇见王国维用心深细之处,如评说冯延巳“细雨湿流光”五字,初为“得”春草之魂,后改为“写”,而在发表时又改为“摄”,相形之下,“摄”字显然更为精妙,更有神韵。以此可知,王国维在《国粹学报》发表《人间词话》前,对于手稿,不仅作了细致的选择编排工作,而且对理论文字的考究也十分用心。

    上一则说及梅尧臣的《苏幕遮》,这一则其实仍是由这一话题引发。梅尧臣此词写春草,但牵连到一个互相竞胜的故事。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说梅尧臣与欧阳修同座,有人提及林逋这首《点绛唇》,特别对“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两句称赏不已。梅尧臣遂作《苏幕遮》,也写春草,赢得了欧阳修的赞赏。欧阳修并自作《少年游》,或有与林逋、梅尧臣彼此争胜之意。吴曾认为欧阳修词后出转精,是林逋和梅尧臣所难以企及的。

    如果简单比较一下林逋、梅尧臣和欧阳修的三首词,可以发现,林逋和梅尧臣的风格比较相似,都写了春草的具体形态,传神细致,同时也寓思归之意。欧阳修的思归之意虽然与林、梅二人相同,但并没有描摹春草的形态,只是在隐约之间写出春草的意境。所以吴曾将欧阳修之作置于林、梅二人之上,我认为是合理的。

    最新便民信息
    沧州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