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宣武帝元恪突然病故,享年33岁。太子元诩即位,年仅6岁。
元恪一死,宗室诸王和不满高肇的大臣们立即策划反击。依附高肇的官吏也纷纷“倒戈”。前一年的十月,高肇以司徒出任大将军、平蜀大都督,领兵进攻益州,刚好不在洛阳。于忠当时担任领军将军。之前他被高肇“修理”过,处于受压制状态。如今,他调动羽林军,控制局势,又与侍中崔光等人商议,请出高阳王元雍、任城王元澄主持朝政。
新领导班子用新皇帝的名义,召高肇回京。高肇得知洛阳的变故,知道不妙。这时候,不学无术的缺点就暴露了出来。他竟然想不出摆脱危局的方法,只得乖乖回京。高肇进宫对着元恪灵柩痛苦哀号。高阳王元雍和于忠早已埋伏了十多个武士,等高肇哭完先帝,就把他拉出去杀了。高肇专权之祸,终于解除。
高肇对北魏命运起了恶劣的作用。原本平庸的元恪带着北魏缓慢前行,高肇就像是一股催化剂,引着大家走上了下坡路。他的揽权胡为,加剧了北魏朝野的贪腐之风;他的改制乱为,恶化了北魏帝国的政治运作;他的诬告陷害,打开了北魏内部倾轧的大门。这些加上同期北魏对南梁作战的两次大败,使得整个帝国由盛而衰,不复孝文帝时期的强盛。
二一 南北方又打起来了!
一
南北方边界大致上一直向南移动,从刘宋王朝初期的以黄河为界,南移到南梁前期的以淮河为界。双方主要围绕淮河一线的军事重镇展开混战。这些重镇从东往西分别是淮阴、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寿阳(今安徽寿县)和义阳(今河南信阳)四处。此外,西边的南郑(今陕西汉中)是南方保护巴蜀大地的屏障,南北方在此也展开拉锯。
南方的淮河防线在南齐末期遭到了动摇。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驻扎寿阳的南齐豫州刺史裴叔业怕遭荒唐皇帝萧宝卷杀害,率军割地,向北魏上表归降。天下掉下一个硕大无比的馅饼,北魏朝野欣喜若狂。为防夜长梦多,彭城王元勰和重臣王肃亲自领了十万大军去接收寿阳。途中,他们嫌步兵前进速度太慢,派出一千羽林骑兵火速赶往寿阳。果然,南齐已经派出崔慧景、萧懿、陈伯之等军前往收复寿阳。不想,大将崔慧景收复寿阳是假,借机脱离萧宝卷是真。他带着部队出了建康就宣布造反。结果,北魏顺利接收寿阳,还打败陈伯之等军,进而攻占了合肥。南方的淮河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北魏军队依托寿阳,不时对南方发动打击,让新建立的南梁头疼得很。
梁朝建立后,北魏兴起了一股讨伐南方的声音,其中叫得最响亮的是两个投降的南方人。
第一个人是萧宝夤。这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萧宝夤出身高贵,是齐明帝萧鸾的第六子。萧宝夤是南齐宗室中少数几个才能卓越的王爷。他哥哥萧宝卷在位,荒唐胡为,底下就有人几次谋立萧宝夤取代萧宝卷。计划没有成功,萧宝卷对弟弟萧宝夤网开一面,不予追究。
萧衍攻占建康后,起初并没有为难萧宝夤,还封他为鄱阳王。不久,萧衍陆续诛杀南齐诸王。萧宝夤被萧衍的军士监守,随时可能遇害。一天半夜,萧宝夤带这几个亲随偷偷挖开院墙逃跑了。萧宝夤换上底层百姓的衣服,穿着草鞋,徒步赶往长江边。他们在江边准备好小船。萧宝夤爬到船上时,双脚已经磨得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了。天明以后,萧衍发觉萧宝夤逃跑,派出官兵在江边四处搜索。萧宝夤装做钓鱼的人,任凭小船随波逐流,在江面上漂了十余里,骗过了追兵。之后,萧宝夤冒着生命危险,走小路、躲山涧、骑毛驴,昼伏夜行,终于到达北魏控制下的寿阳。此段经历,堪比现代好莱坞大片的情节。
镇守寿阳的北魏任城王元澄知道萧宝夤是块宝,忙以礼相待。萧宝夤因为亡国,不饮酒,不吃肉,寡言少笑,十分悲痛,还身着丧服。元澄就率领北魏官僚前往赴吊——之前北魏都称南齐为“岛夷”或者“齐逆”,如今觉得齐国有利用价值了,又佯装悲痛前来吊唁了。第二年,萧宝夤来到京城洛阳。宣武帝对他很礼遇。萧宝夤上朝时伏地痛哭,诉说南齐亡国之痛,请求北魏出兵讨伐萧衍。北魏内部对南征有分歧,没有当面答应。萧宝夤就再三苦求,即使遇有狂风暴雨也不中断上朝请求。
第二个坚定要求南伐的人是陈伯之。此人的经历也相当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