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沧州KTV招聘网 > 沧州热点资讯 > 沧州励志/美文 >  大凡针刺所应该注意的是采用三刺法使正气徐徐而来那邪僻不正之气

大凡针刺所应该注意的是采用三刺法使正气徐徐而来那邪僻不正之气

2022-11-23 16:17:40 发布 浏览 716 次

大凡针刺所应该注意的是采用三刺法使正气徐徐而来。那邪僻不正之气与血气混合,使阴阳失其常位而逆乱。气血运行的逆顺颠倒,脉象沉浮异常。脉气与四时不相应合,患者或血气留滞,或血气妄行。所有这许多病变,都有待用针刺去排除。因此要注意三刺法:初刺能使阳分的病邪排出,再刺会使阴分的病邪排出,三刺就会使正气徐徐而来,这时就应该出针了。所谓谷气至,是说已经用了补法,就觉得气充实些;已经用了泻法,就觉得病邪衰退些。从这些表现就知道谷气已至。起初,仅是邪气排除了,阴与阳之间的血气还没有调和,但是已能知道病要痊愈了。所以说用补法而能使正气充实,用泻法而能使邪气衰退。病痛虽未能随针立即消除,但病势必会减轻。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阴经邪气盛,阳经正气虚,先补阳经正气,后泻阴经邪气,从而调和有余和不足。阴经正气虚,阳经邪气盛,先补阴经正气,后泻阳经邪气,从而调和有余和不足。

三脉动于足大指之间,必审其实虚。虚而泻之,是谓重虚。重虚,病益甚。凡刺此者,以指按之。脉动而实且疾者则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反此者,病益甚。其动也,阳明在上,厥阴在中,少阴在下。膺腧中膺,背腧中背。肩膊虚者,取之上。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

三脉:指足阳明、足厥阴、足少阴三脉。马元台:“阳明动于大指次指之间,凡厉兑、陷谷、冲阳、解溪,皆在足跗上也。厥阴动于大指次指之间,正以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在足跗内也。少阴则动于足心,其穴涌泉,乃足跗之下也。”

“膺腧中膺”四句:张景岳:“凡肩膊之虚软而痛者,病有阴经阳经之异。阴经在膺,故治阴病者,当取膺腧而必中其膺;阳经在背,故治阳病者,当取背腧而必中其背。病在手经,故取之上。上者,手也。如手太阴之中府、云门,手厥阴之天池,皆膺腧也。手少阳之肩髎、天髎,手太阳之天宗、曲垣、肩外俞,皆背腧也。咸主肩膊虚痛等病。”

重舌:舌下的血脉胀起,形如小舌,似为两舌相重,故称“重舌”。

舌柱:即舌下的筋,像柱一样,故称“舌柱”。

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三条经脉,都有动脉散布于足大指之间,在针刺时,必须审察它是属于虚证,或是属于实证。假如虚证误用了泻法,这叫重虚。虚而更虚,病就更厉害了。大凡针刺这些病证时,先用手指去按动脉,脉的搏动实而快的就用泻法,脉的搏动虚而缓的就用补法。如所用的补泻之法,与此相反,那么病就会更加重。至于动脉的所在,足阳明经在足跗之上,足厥阴经在足跗之内,足少阴经在足跗之下。取胸部腧穴必中其胸。取背部腧穴必中其背。肩膊出现酸胀麻木的虚证,应取上肢经脉的腧穴。对于重舌的患者,应该用铍针,刺舌下根柱,使之出血。手指弯曲而不能够伸直,那病在筋上;伸直了而不能够弯曲,那病在骨上。病在骨,应该求之于主骨的各个穴位去治疗;病在筋,应该求之于主筋的各个穴位去治疗。

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补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痏,无使邪气得入。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刺诸痛者,其脉皆实。

稀按其痏(wěi):杨上善:“希,迟也。迟按针伤之处,使气泄也。”痏,针孔。

疾按其痏:杨上善:“按针伤之处,急关其门,使邪气不入,正气不出也。”

补泻的大法,在于泻的时候要注意脉气之实,深刺,出针后,缓按针孔,以尽量泄去邪气;补的时候要注意脉气之虚,浅刺,以保养所取的经脉,出针后,急按针孔,不叫邪气侵入。邪气来了,针下会感到拘急;谷气来了,针下会感到徐和。脉气盛实的,深刺,使邪气外泄;脉气虚弱的,浅刺,使精气不外泄,以养其经脉,而仅让邪气排出。对于各种疼痛的病证,要一律深刺,因为疼证的脉象都是实的。

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病生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