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毕罢:哭丧如仪而止。
已下五句:谓已下葬之后,服大功十五天,小功十四天,禫七日,即除去丧服。大红:即大功,如礼应服丧九个月。小红:即小功,应服丧五个月。纤:即禫,缌麻衣,应服丧三十六日。古丧礼,亲戚子弟依亲疏远近服不同等级的丧,文帝遗诏从简。
比率从事:类比照办。
归夫人以下至少使:把宫中从夫人以下至少使七级嫔妃全部放归回家。皇帝嫔妃夫人以下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七级。
属国:官名,掌蛮夷归降者。悍:徐悍。将屯将军:监管各地驻军。皇帝逝世,在易主之际,例置将屯将军指挥加强各屯兵警戒。
武:张武。复土将军:主持葬礼封坟之事。
见卒:服现役的士兵。
内史卒:京师警卫队士兵。
乙巳:六月七日。
【译文】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节俭皇帝,也是政治上最开明的皇帝之一。生活节俭是政治开明的折光反射。节俭的目的是开社会风气之先,上行下效,减少国家开支,减轻农民负担。
秦末战乱,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西汉建立,百废待兴,全国经济残破,公私之积都非常贫乏。皇帝出行或举行庆典,没有财力用同一颜色的马拉车,公卿将相大臣,许多要乘牛车,老百姓四壁徒立,没有积蓄,缺吃少穿。物价飞涨,一石米要值一万钱。经过高祖、吕后时期的复苏,老百姓吃的穿的有了一些改善,但经济恢复仍然没有根本好转。汉文帝从代来,以诸侯入承大统,对百姓生活维艰的情况十分了解。汉文帝即位的第二年就下诏举贤良,广开言路,废除诽谤罪的刑律,表示了励精图治的决心。
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汉文帝十分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大力提倡以农为本,亲开籍田,多次发布诏令劝课农桑,时时关心人民疾苦。公元前158年,是一个大旱的年头,蝗虫成灾,粮食减产,百姓生活艰难。文帝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痛心,立即下令诸侯不要进贡,取消了山林川泽的禁令,允许百姓到这些地方去渔猎,同时他还减少皇家支出,裁减朝廷官员,发放仓库的粮食以救济贫民。公元167年,汉文帝又“除田之租税”。
轻徭薄赋,奖励生产是开源。减少开支,生活节俭是节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在重创中复苏,节流与开源同等重要。汉文帝大力提倡节俭,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皇宫做起,严于自律,近似苛刻,为史家所称道。国家要修一座“露台”,也就是观星台,相当于现在的气象台,也兼观景之用。经过工匠估算,要花费百斤黄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家的财产。这对于一个大国皇帝,根本不算什么。但汉文帝却说:“我现在住在先帝的宫室,还经常害怕对不起先帝,现在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黄金来建造一座露台呢?”于是他打消了建露台的念头。文帝自己常常穿着粗丝衣服,对后宫妃嫔的要求也很严,从不允许她们有过分的要求,就连他最宠爱的慎夫人,穿的衣服也不许长到拖地,用的帏帐不得用文绣。文帝即位二十三年,他的宫室、园囿几乎没有重新装饰,他的马车、服饰和日常御用器具等,也基本上没有增加。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天下作出表率。看来文帝非常懂得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啊!
我国古代王朝的皇帝,在他们刚即位时,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不少帝王将陵墓修得富丽堂皇,为的是死后也能过上舒服的生活。而文帝让人修建自己的陵墓——霸陵时,规定只许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装饰,也不修造高大的坟冢,这样也是为了厉行节约,以免烦扰百姓。
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他深恐自己死后的丧事会给百姓增加负担,因此在遗诏中明确指出:“我听说天下万物出生后,没有不死的,既然死是天地间的常理,生物的自然法则,那么死亡又有什么可怕的呢?现在一般人死后,都讲究厚葬,但这会导致破产,长期服丧也会损害身体,我极不赞成这种做法。”因此,文帝下令天下,从简办丧,只许为他守丧三天。在守丧期间,也不禁止民间的婚嫁祭祀。他甚至对亲戚们服丧的孝带的宽度、宫中哭祭者哭声的次数等等都做了具体规定,深恐自己死后再给百姓带来什么烦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