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当今社会的风尚是崇尚“钱”,热衷大肆炒作。不论做一件什么事,都要大张旗鼓地宣扬。更有一些人为了出名,精心策划、包装,做足了出场的炒作功夫,借以唬人。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默默而处,不求人知,不刻意宣扬,不求扬名于世,不求彰显己德。真正的无名英雄,才是真正令人敬佩的。那些没有做好事却要制造出所谓的好事来宣扬的人实际是品行低劣的社会残渣。
做一件好事,不必刻意让人看出是善行,如果只是出于博取一个被人称道的好名声的目的,并希望因此一事而成为别人崇敬的榜样,其动机就不纯,其心中是否存有善念,非常值得怀疑。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夫子说:“只以一个人的言论或著作来判断其是否诚实忠厚,是不可靠的。怎么能如此武断地认为他是有较高品德修养的君子?还是表面庄重的伪君子呢?”
朱子曰:“言但以其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其为君子者乎?为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
伪善者的忠厚宜加警惕
不以言取人,也不能因言废人。一言以兴之,一言以废之,同样都是偏见,是不足为法的。孔子说:“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忠厚者的忠厚,是拙朴的,坦荡无私;伪善者的忠厚,是佞巧的,以藏其奸。表面上过度的亲近,必然隐藏着内心的用意。言辞的精辟,并不能确定其行为的高尚。
仅以一言之见来对一个人的品行做出判断是片面的、武断的。观察一个人,不能仅听其言,更要考察其行为。虚伪者,总是伪装出一副庄重的形象来蒙骗别人,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宜多提高警觉。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问:“有所闻即当有所行吗?”夫子说:“你有父兄健在,责任未了,宜当慎重。纵有所闻,自当有所秉命,何必立即而行?”冉有问:“有所闻必当付诸行动吗?”夫子说:“是的,闻知则行,言行统一。”公西华感到疑惑,于是就问:“仲由也问‘闻其言即当付诸实践吗’,您回答说‘有父兄在,宜当慎重’;冉求也同样问‘听到好的教诲就应效仿吗’,您却回答说‘既知其言自当奉行’。我实在不明白,同样的问题,回答却大相径庭。请问这是为什么呢?”夫子说:“冉求禀性柔弱退让,所以激励他进取;仲由莽勇,所以抑制警诫他。”